潜龙在渊:应对第二次疫情冲击
来源: 发布时间:  2022-05-23

上海自3月底以来,封城已经接近两个月,随着4月份经济数据的陆续公布,我们也得以看到疫情第二次冲击下的经济全貌。这一期间,全国除西藏外,所有省份均有不同程度的疫情。按照《财新周刊》和日本野村银行的统计,最高峰时全国有一亿多人处于封城状态下,三亿多人所在地区受到不同程度的防疫管制。从投资到消费都受到极大程度的抑制,自2020年新冠病毒流行以来,中国经济又一次探底。海外方面,持续的高通胀让美联储决意把利率上升到高于中性的水平,而美国实体行业的利润也遭受了通胀的吞噬。中外主要股指较3月底均再次下滑(图一)

图片

回到我们的三因子模型,首先是基本面,目前对基本面影响最大的因素仍是疫情防控消费方面,在4、5月全国大范围的封控下大幅走弱,同比增速由一季度的3.3%大幅下滑到4月的-11.1%,从金额的绝对值来看,4月消费已经退回到仅略高于2018年同期的水平,餐饮消费更是仅相当于2016年。居民消费信心持续走弱,储蓄意愿继续上升,4月居民存款余额增速进一步上升到12%。尽管我们一直说目前居民存款上升是未来消费复苏的最大保证,但从过去几次封城经验来看,消费的复苏是一个漫长的过程,甚至可能是封城时间的2~3倍。


投资方面,企业信心也在下降,4月企业部门新增贷款主要集中在满足短期流动性的票据融资,用来投资的中长期贷款基本没有增长,房地产投资增速在行业困境和疫情封控双重危机下加速下滑,年初以来挑起大梁的基建投资,在严厉的封控措施下,4月同比增速也较一季度出现了腰斩。出口方面,同样因为3月以来长三角、珠三角的疫情管控,部分供应链较短的出口订单已经转移至东南亚地区,整体出口增速也开始大幅放缓。


到目前为止,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(图二)。

图片

流动性方面,国内流动性依旧充裕,即使在境外利率上涨最快的时候,国内利率也称得上是波澜不惊。目前的症结在于从消费到投资一系列融资需求的疲软,而非资金供给的不足。如果把资金看作商品,当商品滞销时应该降低价格而非加大备货,但海外央行已经处于加息周期的起步阶段,对人行而言,在政策端降息的最佳窗口已经关闭。因此,4月在MLF利率不变的前提下,以存款利率下调和商业银行让利的方式,下调5年期LPR 15个基点,成了最终的选择。


海外方面,美国通胀在4月出现回落,但仍然是40年以来的高点。美联储持续发表鹰派言论,市场已经押注政策利率将在年底前超过2.5%的长期中性利率水平,换而言之,美联储将用牺牲经济增长的方式来控制通胀。但是,因为目前美国经济不存在明显的泡沫,居民和企业杠杆率也远比2006年时要健康的多,即使明年或更远的时间美国经济陷入衰退,也只是正常经济周期下的衰退,而非2008年那样的经济危机。


风险情绪方面,尽管不断有以地产为代表的政策上的利好,但对清零的执着和由此导致的基本面疲弱仍令投资者如履薄冰。与实体经济类似,金融市场的投资意愿也在下滑,今年以来新成立偏股型公募基金规模不到去年的五分之一。我们观测的风险情绪指标自3月中旬达到2020年疫情初期以来的高点后,并未回落,反而持续在高位振荡(图三)整个社会的信心得不到提振,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好转就无从谈起。

图片

整体来讲,3、4月的疫情让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本就走弱的基本面雪上加霜,不考虑再发生大规模疫情,按最乐观的预期,完全恢复也要2~3个月时间;流动性并非主导市场的决定性因素;只要防疫政策不出现大的改变,风险偏好就不会大幅转向,市场就还会出现波动。


同时,我们也注意到,目前市场已经计入了对防疫封控的恐慌,未来一段时间市场将维持波动。在这一阶段,我们在保持一定对冲头寸,降低组合波动性的同时,也会灵活运用我们的对冲模型,赚取宏观波动的收益。


从去年政策打压,再到今年疫情封锁,我们的组合以及市场上其他很多优质公司、特别是消费类公司的估值已经降到了较为合理的水平。目前虽然不是最好的入场时机,却适宜积累投资标的。我们坚信疫情总会过去,中国不可能永远封锁,等到基本面发生反转,我们目前的持仓和这一阶段的储备标的,一定会带来可观的收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