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不相信有什么捷径可走,今天所取得的所有或大、或小的成就,都是对之前选择“做难而正确的事”最大的褒奖。
——引用自A公司CEO的公开信
本文由新同方投资经理吴佩珉主笔
最近有两个我们关注的公司分别在香港和美股上市,表现得都很好。我们无意在此荐股,只是恰巧注意到这两家公司,在和市场沟通的时候,都尤为强调一点——长期做正确的事,今天在此分享的第一家公司暂且称之为公司A。
公司A的老板,在上市之前,写了一封给投资者的信,里面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:我们特别希望与投资者分享我们的坚定信念,那就是为长期成功做正确的事情。
公司A所处的是十分传统的房地产中介行业,虽然这个行业存在了很久,但对这个链条上的各个参与者来说,都存在大量的痛点:
(1)对中介从业者来说:只有少数的从业者可以获得不错的酬劳,大多数人都在温饱边缘徘徊;行业勾心斗角,不管同事、同行、买家之间,相互都没有信任可言;从业者没有尊严,得不到尊重;从业时间短暂,平均从业时间只有8个月,更谈不上有什么好的职业规划或者发展。
(2)对中介门店/公司来说:从业人员素质相对较低,人员流动快,管理难度大;资源有限,经营效率难以提高;辛辛苦苦赚的钱,难以抵抗房地产周期的波动以及政策的风吹草动。
(3)对买家来说:痛点更是数不胜数:黑中介吃双方差价,假房源吸客再推销高价房源耽误时间,交易过程中的风险和坑防不胜防,隐藏的费用接二连三······
简单的说,在这个产业链上,没有一方是满意的:掏钱的心不甘情不愿,赚钱的腰挺不起来。
我们看到的都是痛点,但是,从另一个角度看,哪里有痛点,哪里就有赚钱的机会 ——何况是房地产这个万亿级别的市场。
作为行业长期的观察者,我们注意到曾经有资本和实业一起,尝试过想要改变乃至冲击这个行业。但究其本质,这些动作并非冲着解决行业的痛点而去,更多的是一些“短平快”的打法,比如:
(1)通过大量短期高强度的广告冲击消费者,引起消费者注意力,带来大量流量,但房产交易是低频的生意,这些流量很难留存下来;
(2)通过低佣金吸引消费者,但低佣金并非建立在提高行业效率的基础上,而是简单的烧钱补贴,并不考虑这个商业模式是否可持续;
(3)通过更多的分成吸引从业者,问题同样是高分成难以持续,只能通过短期吸引一些职业素养有问题的从业者以“飞单”的方式从上家带来交易。
凡此种种,经过各种轰轰烈烈的尝(shao)试(qian),证明不提高行业效率、不解决行业痛点的“捷径”,最终都是失败的。
这里该说回前面提到的A公司,A公司成立了接近20年,回顾公司的历史,则会发现这是一家十分特立独行的公司,它在大多数的时间,都在干着和行业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动作:
(1)A公司是行业里最早提出“不吃差价”的公司,让买卖双方见面,保证信息透明。对比之下,现在很多从业人员仍是想法设法阻止双方见面,将“吃差价”作为商业模式。
(2)A公司是行业里最早提出“真房源”的公司,这一石破天惊的举动在当时甚至引起了公司内部员工的强烈反抗,认为此举将导致工作无法进行。实际上,“真房源”的举措的确导致了短期的业绩下降,但熬过痛苦期后,“真房源”则成为A公司最有力的品牌形象,也成为公司最强的竞争优势之一。
(3)A公司还在公司体量不大的阶段,就花大成本引入IBM对公司做战略咨询。几年后,公司通过数字化的系统将整个交易流程化、标准化,使得交易全流程变得越来越高效且规范。并且通过团队合作创造了与同行完全不同的组织文化——信任,并致力于将中介人员的平均从业年限提升到30个月。
所有这些与同行不同的行为,在当时的时点,无不对公司短期的业绩带来极大的挑战。但长期下来,这些差异化最后慢慢形成了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,并且难以被同行迅速复制。
最后引用A公司老板在致投资者信中的一段话总结——因为我觉得很难说得更好:
我们坚定的选择长期利益,选择做“正确”的事情而不是快速成功的事情,我们对走捷径有天然的反感。我们也意识到“正确”的事情往往比较艰难,需要长期对行业基础设施进行改造,从而提升效率和消费者体验,再获得商业的长期回报。
至于我们关注的第二家公司,由于篇幅所限,留到下次再和大家分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