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IO专栏丨大幕即将拉开(三)——十四五规划及RCEP
来源: 发布时间:  2020-11-26

本月初,几乎与“难产”的美国大选开锣同时,五中全会公布了《制定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》,月中,就在美国大选结果陷入胶着之际,又传来了一个八年磨一剑的全球最大自贸协定RCEP签署;一内一外,让2020年的十一月,成了一个对中国的未来充满启示的月份。



关于十四五规划


先说说十四五建议,整个建议有15个部分、60条、约2万字,是对中国未来发展的全面论述。我们可以试着用对公司战略研究的框架来分析一下。但凡好的战略,应该是定位理性现实,目标非常清晰,执行简单可跟踪。就像我们当初发现一家汽车经销商,在汽车经销商一片红海之中,根据自身的特点,避开热闹的大中城市,找到适合自己成长的细分市场(刚刚适合销售高档车的边缘城镇),运用一城一店的策略不断扩张,在成长中,以快周转实现资产的高回报的经营目标,一旦发现周转速度下降,就想办法尽快调整,终于让这个不起眼的小经销商,成为整个行业成长的龙头,市场给予了很高的估值来肯定他们。


再用这个模式探讨一下铁血宰相俾斯麦,他对普鲁士当年军事潜力的认识非常理性,于是他把自己的统一德意志的目标做了一个分阶段的规划,分别通过三场战争,先弱后强地挑选对手,以拉拢大多数强国为指标,来约束自己手下因为战胜而兴奋不已的将军们保持清醒头脑,设定有限的军事目标,见好就收。完成统一后便停下扩张,培养国力,终于成就一个不可忽视的世界级强国。这些都是优秀战略的典范。


回到我们的十四五规划建议中,对当前的形势认定是理性的:

经济全球化在后疫情时代因动能衰减、阻力上升,很可能出现中短期的新一波阶段性回潮甚至大幅度退缩,整体上仍处于新旧转型、模式更新和特征重塑的历史转型期;全球金融危机再度发生和世界经济整体衰退的风险也仍然存在……外面的形势不乐观,内部的转型也在过程当中,增强内力为主,积极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是要务。

目标第一当然是经济发展,但以往经济发展速度的量化指标不见了,只有“结构优化”、“市场强大”这样的形容词。这也好理解,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目标,肯定是尽可能快地持续增长,但从 2010年之后,我们告别了实际增速超过 10%的阶段,而且数据上看有越走越低的趋势,扣除疫情干扰,近两年滑到了接近 5%的水平附近。可这一点和我们在前文《CIO专栏丨大幕即将拉开(二)》中给出同类东亚追赶型经济体的表现,似乎并不匹配,到底什么地方出了问题,导致潜力发挥不出来。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有量有质,量上面,劳动力的数量在十三五期间已经接近零,我们当然不能指望,只有劳动生产率这个有关“质”的因子,可以做文章。十四五规划建议给出的药方是实体经济为主,加强科技创新。实体为主是对的,因为2008年金融危机后,各国从中国的四万亿到美国的QE 都是从金融财政上做文章,现在看来是饮鸩止渴,经济的体量大了,而劳动生产率并没有得到提高,这从我们一直跟踪的上市公司ROIC 的走势得到佐证;但实体经济越来越陷入低迷,社会问题形势越来越麻烦,贫富差距越来越大,导致东西方都在分配机制上想办法,只能分蛋糕,而不是做蛋糕,长期看不到出路。因此保持定性,不再通过注水来搞维持会,起码让我们的经济要健康一些,从当前应对疫情的政策来看,当前中国政府执行的措施是得分的,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的走势,也表达了市场对这些措施的褒奖。


而科技创新,不能从投入上做文章,应该从机制上想办法。从指标上看,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(GII):

该指数是世界知识产权组织、康奈尔大学、欧洲工商管理学院于2007年共同创立的年度排名,衡量全球120多个经济体在创新能力的表现,指数覆盖全球95%人口,98% GDP,126个国家;

中国2017年第22名,2018年第 17名,2019年第14名,我们一直在进步;大型国家经济体2019年的排名中,美国第3,中国第14,日本第16;分项来看,在授权专利和被引用论文方面,中国出现在前两名的位置上,我们是不差的;但我们的短板是——GDP能耗第94,商业成熟度第94,资本对境内企业研发的投入第94,引进国际受高等教育人力资源第97,监管环境第100,从指标(GII)上看硬件不错,软件拖了后腿。硬件靠集中资源投入就可以解决相当部分,但软件方面的提高,要靠合理的机制激励才行。四十年前的改革,释放了劳动力的红利,进入WTO,又很好的利用了我们的后发优势,再往下走,知识技术上可简单“抄作业”的红利已经很少,现在是比拼科技创造力的时刻。因此,规范好各种产权保护,尤其是知识产权保护,克制看得见的手到处干预,拆除各种壁垒,允许劳动力、资本、知识、信息充分流动,利用好我们已经形成的规模优势,会让我们的潜在增长率重拾上升趋势。从目前十四五规划建议来看,规划的调子很重,而放开的声音不高。


综合来看,十四五规划目标清晰,对自身的定位也算理性,但目前这些措施,稳定当前的形势是可以的,但能否提升潜在增长率,不能盲目乐观。


如果说在十四五规划接近量化指标的,就是促使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(第6条),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,扩大中等收入群体(第42条)。这些执行简单可跟踪的指标,将保证居民收入稳定,这样对消费服务行业中的优质公司成长是有保障的。至于在规划中提到许多产业政策,我们的看法是不能盲从,要看真正的市场需求。因为五年前纳入十三五规划中的“互联网金融”,现在看来是一地鸡毛。当然,这其中有产业规划的问题:一哄而上,监管不力;也有影响面太大,触到了”影响稳定”的红线;这同时也是十四五建议中一再强调的“坚持党的全面领导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”这两个核心思维所限定的,挑选行业,需要对这些红线特别注意。



意义深远的RCEP


前一段出现了一个新名词:内循环,跟着就蹦出来一个新动词:内卷,简单来说,就是大家很害怕经济失去了外需这条通道,只能在内部简单重复,导致存量内耗,而财政负担越来越重,无法提升,这个前景的确令人担心。而 RCEP 的横空出世,一个覆盖22亿人口,接近全球经济1/3体量的自由贸易区,可以说一扫阴霾,给那个前面令人担心的场景带来曙光。


在我们之前的《CIO专栏|刘迅:风物长宜放眼量  和则两利看成长》一文中提到过:全球化的重心,从农耕文明时代的泛地中海,到工业文明时代的泛大西洋,将来信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重心,将是泛太平洋经济圈。2020年十一月中在太平洋的西海岸,先有半个圈儿连起手来——中日韩第一次入群在一个多边贸易体系之中,没办法,现在太平洋的东海岸还不清楚该怎么选择前进的方向。纵观人类历史前进的步伐,不外是将更多的人容纳在一个有序的体系中,分工交换,就会带来产出的提高,财富的增加,自由的增进。随着人类知识体系和产品的接近无缝的对接,而市场的规模效应会越来越强,众多市场中那个最大的自由市场,最终会成为唯一的市场,这在工业化时代是这样,六十年代末封闭、不自由的苏联体系,越来越落后以至出局,在现代信息化时代更应该是这样,因为一方面这个时代知识的互动积累效率更高,见效的时间更快;另一方面,有越来越精密的深入研究,比如5G,需要更大范围的协作才能完成;因此,RCEP是这个在全球化似乎面临离心时刻,出现在未来最有潜力地区的有强有力的宣言——更深入、更彻底的全球化。


新冠疫情暂时耽搁了全球化的进程,但最新的数据显示——中国凭借出口的靓丽表现,有望克服疫情,成为年内唯一达到正增长主要经济体,那些叫嚷着要脱钩的家伙,不用年底拿出答卷就已经无地自容了。有意思的一个是台湾地区,不管是向南找东南亚,还是向西拥抱美利坚,就是坚决要脱内脱陆,现在的经济成绩似乎也不错,维持了正增长。但是详细拆解一下就知道,如果不是对大陆的顺差,恐怕要不及格。澳大利亚也很有意思,一方面和美国保持防务合作,而23日总理莫里森在跟英国智库交流中强调,中国大陆经济崛起对澳洲乃至全球都有好处,他领导的政府不会在美中两强当中选边站,因此为了国家利益选择加入RCEP。候任美利坚大统领拜登新选的国务卿,就是那个和拜登一起在“姚记炒肝”品尝炸酱面的布林肯,对这一点也深有体会,他曾经说过:“不论是从经济角度还是从战略角度来看,世界上没有哪个地方有当前亚太地区这样好。”


RCEP 有20个章节的条款,内容细致到有快递要在六个小时之内完成通关,也有受到 TPP影响的竞争手段透明化,覆盖了知识产权、电子商务、政府采购等之前很纠结的部分,连日本都为了顺利加入开放了不少一直不肯放开的农产品市场。十五个发起国在这些条款内互相博弈,基本所有条款都有发起国有争议,唯有中国对所有条款表示欢迎。尤其值得一提的是,RCEP 中的第九条 "自然人移动",这一条本来是服务贸易占大头的印度提出的,但印度因为对自己依然落后的经济体系信心不足选择再观察一段,但把这个条款留了下来。过往的全球化所带来的麻烦,我们认为主要是资本、技术的全球化但劳动力、人员的本国化所造成的,如果RCEP能在这一领域找到通路,新一版的全球化有望让全球经济再上一个台阶。笔者也在美国亲眼看到,尽管川普一再威胁建墙隔断和墨西哥的联系,但勤劳认怨的老墨始终是美国经济体系中无法绕过去的一环。


当然了,条款是死的,执行是活的,希望这次RCEP 的各国掌门,能够珍惜这次全球化逆流当中的这股暖流,用真正的认同和努力,给新的世界打开上升之路,攀登新的峰顶。


本文由新同方CIO刘迅主笔




推荐阅读:《CIO专栏|刘迅:风物长宜放眼量  和则两利看成长

推荐阅读:《CIO专栏丨刘迅:大幕即将拉开(一)

推荐阅读:《CIO专栏丨大幕即将拉开(二)